奶粉不耐受的表现
文章导读奶粉不耐受又叫乳糖不难受,这是指的孩子不能吸收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因为喝完之后会导致习惯性的腹泻,甚至是具有感染性的问题,所以这类孩子是不能够喝奶粉的,有的孩子甚至连母乳都不能使用,对此家长会变得非常苦恼,但是也要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解决。
一、什么是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
乳糖酶缺乏是广泛存在的世界性的问题,远东人群发生率高,大部分人群不出现症状,但在以乳汁为主要饮食的新生儿及婴幼儿宝宝中常常发生腹泻等症状。
不同国家乳糖不耐受发生的高峰年龄段不同,日本在7—8岁,非洲在3—5岁,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4大城市3—13岁1168名健康儿童调查提示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较高,87%的儿童乳糖不耐受发生在7—8岁。
二、乳糖不耐受症是如何发病的?母乳和牛乳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小肠尤其是空肠黏膜表面绒毛的顶端乳糖酶的分泌量减少或活性不高就不能完全消化和分解乳汁中乳糖,部分乳糖被结肠菌群酵解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
乳酸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出现腹泻。
二氧化碳在肠道内产生胀气和增加肠蠕动,使宝宝表现不安,偶尔还可能诱发肠痉挛出现肠绞痛。
乳酸的增加还使粪便的PH值降低。
三、乳糖不耐受有哪几种?一般分为三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由于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发生率与种族和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我国新生儿的乳糖不耐受多属于此类,由于酶缺乏的量和活性程度各人不同,症状的轻重不一。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多发生在肠炎后,肠绒毛顶端在肠炎时受损伤而出现酶的缺乏,而于肠炎后出现乳糖不耐受性腹泻,需待绒毛下端向上生长至顶端,能分泌足量乳糖酶后腹泻方止,一般约需0.5—2个月。
不少新生儿和早产儿在新生儿期由于肠黏膜发育不够成熟以及乳糖酶活性暂时低下,对乳糖暂时不耐受,排便次数多,待活性正常后次数减少。
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由于到一定的年龄后,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或消失,其发生率随种族和地区而异。
如欧洲白人为5%—30%左右,亚洲黄种人为76%—10%,非洲为95%—10%左右。
计算机编程
游戏编程入门
php快速入门及项目实战
-
-
-
满满的回忆杀李念微博曝光新歌剪辑MV惹网友泪目
视频中出现的都是李念曾经塑造的经典角色:单纯善良的海藻、活泼靓丽的罗青鸟、阳光积极向上的顾小影。每一...[详细]
-
强降雨引发城市大拥堵智慧停车城市平台成破解利器
“夏天,到北京来看海”,这不是玩笑话。7月17-7月18日,北京遭遇强短时强降水,部分地区“积水成海”,早高峰...[详细]
-
“随手拍解救”成潮语 “救姻缘”微博占大半
“随手拍解救”成潮语 “救姻缘”微博占大半受到学者于建嵘在微博上发起的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活动启发,...[详细]
-
25岁女子恋爱半年不敢牵手男友 背后藏着大秘密
25岁女子恋爱半年不敢牵手男朋友 背后藏着大秘密(网络配图,图文无关)25岁的小刘家住黄冈,5年前到武汉打工...[详细]